中古佛典量词研究
The quantifiers’study of Buddhist scriptures in the Medieval times
- Tác giả: 汪祎 Wang Yi
- Hướng dẫn: 董志翘 Dong Zhiqiao
- Trường: 南京师范大学 Đại học sư phạm Nam Kinh
- Khoa: 汉语言文字学 Văn tự học ngôn ngữ Hán
- Năm: 2008
- Trình độ: 博士 Tiến sĩ
- File size: 13.2MB
- Format: PDF
- Nguồn: 中国知网
中古时期是量词系统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,新的量词和量词的新用法不断涌现,量词的使用也逐渐成为交际的需要;中古时期同样是佛典翻译的重要时期,与民众佛教传播密切相关的汉译佛典因具有较多的口语成分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古时期的语言面貌。因此,对中古佛典的量词进行考察和探讨,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全面地了解量词在中古时期的存在状态,另一方面还可以让我们对汉译佛典如何吸收、借鉴、改造、反馈汉语量词的情况有较为深入的认识。选择“中古佛典量词研究”作为研究课题即有鉴于此。本文是首次对中古佛典量词进行系统的研究,将中古时期的译经按翻译时段和译经特点分为古译和旧译两个阶段,全面阐述了古译阶段51个名量词、5个动量词,旧译阶段71个名量词、10个动量词的使用情况,并分析了两个阶段量词的存在状态。此外,还对佛典量词所反映的文化因素以及重叠形式进行了专题探讨。通过对中古佛典量词的考察,我们发现:佛典量词的基本体系在古译阶段即已形成,到了旧译阶段又有了不同程度的扩展。由于佛经文献翻译作品的性质和承载内容的局限,佛典量词在使用数量和范围上要逊色于同时期的中土文献,呈现出补充性、随意性、承继性、滞后性、特有性五个方面的特点。名量词“种”和动量词“反(返)”、“匝”是中古佛典的特色量词,它们的大量出现与译经的内容和译师的选择有着直接关系,是一种非自然状态的用法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